十年書海磨一劍,又到了一年一度學子們出鞘試鋒芒的時候了。
雖然對00后來說,高考已經不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但它仍然是學子們一生中可能只此一次的經歷,它是階段性節點,更是一份成人禮。未來,去往什么城市、遇到什么樣的師生、打開哪一個專業的大門,都由這場高考決定。
在中國互聯網大佬中,從來不缺高考傳奇故事,或一飛沖天金榜題名,或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王興從小就是學霸,保送上了清華大學;程維漏答了試卷最后一頁,抱憾進入北京化工大學;馬云參加了三次高考才險入杭州師范大學;俞敏洪三上考場最終上了北京大學;張一鳴因為離家遠且臨海,想要玩雪而選擇了南開大學;斗魚創始人陳少杰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大學和專業,在大一時輟學;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干脆棄考創業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互聯網大佬們的高考故事,他們中有的是名校海歸,有的起于平凡,但殊途同歸,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創造價值,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高考是一道重要的關卡,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成敗從此被設定。
老一輩企業家多上名校
80后少壯派出現分化
要說影響中國經濟,科技互聯網企業功不可沒。而其中的領頭羊,當數這些互聯網企業創始人。而其中不少人的創業史,或與所學專業相關,或起于大學,追因溯源,高考或許是影響他們的第一步。
根據市值/估值排名,燃財經整理了30位中國科技互聯網大佬當年所上的大學名單,借此一窺大佬的高考與大學生涯對他們是什么樣的存在。不過,下表僅統計了科技互聯網行業上市、未上市企業,且為了避免企業家重復,阿里健康、騰訊音樂、網易有道等巨頭旗下企業并未列入。
表格中的市值截止到7月3日收盤制圖/燃財經
按年齡段來劃分,老一輩企業家(80前創業者)有23位,新一代企業家(80后創業者)有7位。從他們所上的大學來看,老一輩企業家多是名校出身,而新一代企業家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有人名校出身,也有人壓根沒上大學。
我們先來看看老一輩企業家。
劉強東、李彥宏以各自所在縣的高考狀元身份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王興、周鴻祎通過保送上了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馬化騰超過一本線100多分但因為離家近選了深圳大學。
雷軍放棄清華、北大進入武漢大學;龔宇在清華大學一待就是9年,從本科讀到博士;李斌以太湖縣文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他曾一周參加17門考試,用大學4年的時間,拿到了三個學位;梁建章于復旦大學少年班畢業后赴美國留學,21歲獲得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系碩士學位。
王興屬于富二代中的學霸,實力演繹有錢還努力。王興的父親是一名企業家,家境殷實。1995年,王興的姐姐考上清華大學,1997年王興更是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大學時期的王興與室友共用一臺電腦,室友用來玩游戲,王興則用來上網學習知識。
后起的80后少壯派日漸強大,黃崢和張一鳴可以說是后起之秀的代表。
巧的是,張一鳴也來自福建龍巖,和王興只相差4歲。張一鳴選大學的時候,只用了5分鐘。因為他的要求非常明確,要選一個會下雪的城市,大學要男女比例適中方便找女朋友,還要離家遠,是濱海大都市,篩選下來張一鳴發現,符合條件的只有南開大學。
2001年,張一鳴來到天津。最開始安靜樸素的大學生活讓張一鳴有點失落,但他后來發現,想象中的繁華和熱鬧并不重要,他大學時間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寫代碼,二是看書,三是修電腦。
作為一個不怎么參與集體活動的理工男,張一鳴靠修電腦和編程建網站保持社交。他自稱裝過的電腦有幾十臺,當然大部分是女同學。“沒錯,就像你們想象的那樣,修電腦為我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獲——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
黃崢上的小學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學之一——杭州外國語學校。杭外畢業后他就被保送到了浙大混合班(浙大竺可楨學院的前身)。
黃崢自稱上學時一個較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努力做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時間,損失了逆反、搗蛋的青春時光,后來才慢慢悟到“60分萬歲是個好哲學”。
1980年,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出生在江蘇揚中的一個農民家庭。1997年,張邦鑫考入四川大學,他卻從上大學的第一天就立下“考北大研究生”的目標。
2001年,他如愿考入北大,碩博連讀,北京衣食住行消費水平高,張邦鑫也不好意思管家里要錢,于是他選擇去做家教,家長和學生的反響都非常好。于是在2003年8月,他東拼西湊了10萬元,在北大邊上注冊了公司。2010年,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438億美元,幾乎是新東方的兩倍。
另一位80后創業者宿華,曾經是一個上課時不是睡覺就是玩游戲,高考前一個月還泡在網吧的網癮少年。但他在2000年以超出一本線100多分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隨后又考取了本校軟件工程的研究生,而且是碩博連讀。
有人說,今天的互聯網江湖,黃崢、張一鳴和宿華相逢在中場。作為80后少壯派創業者的代表,他們都年輕,出身普通,是技術極客,“下沉市場”是他們反攻巨頭的武器,崇尚用算法解決問題,當然也因此遭受了不少爭議。
在燃財經整理的30位企業家中,有2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和斗魚創始人陳少杰,他們沒有拿到大學學位。
李想也是80后,成績中等偏下,但是他酷愛計算機,愿意用自己所有的零花錢買計算機相關的書籍、雜志等。高三的時候,李想因為不想被人看不起,開始自己琢磨創業,他搭建了一個名為“顯卡之家”的網站,竟然很快每天就有上萬人次的訪問量,借此,他賺到了10萬元廣告費,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夢想已經提前實現,李想便放棄了高考,專心經營網站。2013年,汽車之家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網站,如今市值為92億美元。放棄高考對李想來說或許是個遺憾,但并沒有耽誤他證明自己。
與李想不同的是,陳少杰上了大學,卻在一年后輟學了,因為他覺得學校不是很出名,讀四年也沒什么很好的前程。
陳少杰是一名重度游戲愛好者,大學輟學后,憑借自己對游戲的了解,他創立了《掌門人》游戲對戰平臺,一年時間注冊人數就高達450萬,日活用戶超20萬人,后來賣給了盛大游戲。
2010年,陳少杰以140萬的價格買下了AcFun,也就是“A站”,2014年陳少杰將其獨立成公司,并更名為斗魚TV,專攻具有彈幕功能的游戲直播。2019年,斗魚上市,目前市值38億美元。
大佬高考也挫敗
在高考這樣的重要關口,大佬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馬云數學成績考1分的梗在行業內流傳已久。
馬云跟眾多愛偏科的同學一樣,深受其苦。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他,第一次高考數學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仍然只考了79分。第三次高考,他總分距離本科錄取分數線還差5分,最后是當時的杭州師范學院英語系剛剛升了本科,招生指標未滿,才補招了英語成績優異的馬云。
此后,馬云在杭州師范學院大放異彩,英語成績名列前茅,還擔任過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
同樣高考了三次的,還有俞敏洪。同樣是偏科,和馬云正好相反,俞敏洪則是英語成績奇差。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英語成績33分,第二年55分。后來俞敏洪在母親的堅持下,又去上了針對外語的補習班。
20多個男生在一個大房間里苦讀一年后,第三次上高考場,俞敏洪用40分鐘做完了英語試卷。這一次,他英語考了95分,總分超過北大錄取分數線7分,順利進入了北京大學。后來他留校任教,隨后創辦新東方培訓機構的故事也為大眾熟知。2006年,新東方赴美上市,此后一直是教育培訓界的巨頭。
與以上兩位飽受高考之苦的考生相比,程維屬于大意失荊州。80后程維,母親就是數學老師,自己數學成績也很突出。不知是過度自信還是大考緊張,2000年高考,程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漏做了試卷最后一頁,當時他很快做完了數學試卷瀟灑交卷了。
后來公布成績才知道,他沒看到試卷最后一頁還有三道大題。即使是這樣,程維還是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學。不過令他懊惱的是,他被學校從信息技術專業調劑到了行政管理專業,他是這個專業的第一屆學生。
所幸大學在北京,符合程維一直以來的目標:“出生在哪兒無所謂,但必須在一線城市奮斗。”雖然一直對專業問題耿耿于懷,但程維還是完成了學業。
做過了各種零工,從阿里底層做到區域經理之后,程維進入了打車領域,在一場場硬仗之后,收購快的,合并Uber中國,滴滴成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
丁磊大學選的專業并不是自己喜歡的。他喜歡電腦,但在1989年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聽父母的建議填報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專業,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信,一個系只有30個人。
整個大一丁磊都很郁悶。不過他一直沒有放棄輔修計算機,經常跑到圖書館去看計算機方面的書,去計算機系蹭課旁聽。
丁磊提到,大學學到的知識在后來的工作中基本沒有用到過,當時他在大學期間培養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卻很重要。“完全不聽別人講,就看書本,我竟然可以在兩三個星期內掌握一門功課。后來接觸到互聯網的時候,我才知道這種技巧對我是多么重要。”
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寧波電信局,1995年,他離開寧波去了廣州,后來他拿自己開發軟件賺的50萬元創辦了網易。
后來的故事就耳熟能詳了,丁磊帶領網易在郵箱、游戲、資訊、電商等領域都取得了獨特成就,網易在2000年登陸納斯達克,如今股價翻了二十多倍,在老牌互聯網公司紛紛掉隊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在互聯網公司排名前列。網易拆分出來的教育板塊網易有道也于2019年上市。
大佬創業校友圈
大學有多重要,看看大佬的校友圈就知道。無數大佬在大學校園結識了自己的創業同盟軍或另一半。
馬云在杭州師范學院認識了自己的師妹張瑛,兩人畢業就拿了結婚證。馬云創業初期,張瑛不僅是賢內助,還是業務骨干,“中國黃頁”第一筆8000元人民幣的大訂單就是張瑛談下來的。
馬云曾在杭州師范學院任教,十八羅漢中,馬云的學生就有5位——金媛影、周悅虹、蔣芳、韓敏、戴珊。
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于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學生,張志東是計算機天才,是整個深圳計算機圈子的翹楚,后來二人合資注冊成立了騰訊,張志東擔任CTO。騰訊5大巨頭分別是: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網傳10001到10005就是這5位核心團隊成員的QQ號,其中的前四位都是畢業于深圳大學。
作為騰訊的第二大股東,張志東也早已財富自由。2014年,張志東正式宣布離職,不再擔任騰訊執行董事,轉為公司終身榮譽顧問。馬化騰在內部信中表示:“4年的大學同窗,16年的創業伙伴,我們一起共度了比家人還要長的時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感情,用什么語言去描述都是很難盡述。”
類似的事情,正在王興和王慧文身上發生。前不久,美團2號人物王慧文發朋友圈暗指即將離職。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從2019年中開始,王慧文便已經陸續將出行等業務的管理權交接給業務負責人。今年1月,美團官宣王慧文將在今年12月正式退休。
王慧文是王興1997年到清華大學入學報到時認識的第一個同學。23年過去了,王慧文和王興從清華到校內網,再到美團,并肩前行。同樣地,王興在內部信中表示:“老王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學和室友,是攜手創業的搭檔和并肩戰斗的戰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靈魂對話的一生摯友。”
在大學里遇到戀愛和合作對象的,還有劉強東。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1992級本科生劉強東跟1998級碩士生校友龔曉京熱戀,“京東”二字,就是來自龔曉京和劉強東。
不僅如此,京東歷史上一筆重要的融資,也跟校友有關。2009年底,劉強東在一個行業論壇上演講,會后,高瓴資本張磊主動找到劉強東,問他需不需要融資。劉強東說,錢是肯定需要的,但不想跟風投機構談,因為之前談了太多,而理解他的人幾乎沒有。
鑒于同是人民大學的校友,張磊還是邀請劉強東到高瓴資本的辦公室聊聊,結果這次聊天二人一拍即合,兩個小時后,張磊就決定投資京東。在劉強東只需要5000萬-7500萬美元的時候,張磊堅持要投3億美元。
因為事關控制權,后來張磊自動妥協,投資2.65億美元,并且高瓴資本把自己股票的投票權全部委托給了劉強東,整個公司還是劉強東一個人掌控。在高瓴投資之后,張磊帶著劉強東去美國參觀學習沃爾瑪,幫助了京東進行供應鏈再造和物流渠道優化,助推騰訊入股京東。張磊這個校友對劉強東的作用不容小覷。
玩圈子這事,在黃崢身上也作用非凡。大學時,黃崢就因為專業擅長成了風云人物,丁磊看到了黃崢的一篇文章,就主動聯系他幫自己解決一個技術問題。為了表示感謝,丁磊順手給黃崢引薦了黃崢的82級浙江大學學長,步步高、小霸王的創立者段永平。
這幾乎改變了黃崢的整個人生,段永平成了黃崢口中“對他幫助最大的老學長”。當時,黃崢碩士畢業時,在Microsoft和Google兩個offer之間糾結,段永平給了他去Google的建議,3年后,Google上市,黃崢實現財富自由。
2006年,段永平62萬美元買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可以帶一個人同行,他帶了黃崢。2007年,黃崢自己創業。拼多多在電商格局基本初定的情況下殺出了一條路,用三年時間成功上市,如今市值更是節節攀升超過1000億美元,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市值排第四位的公司,黃崢身家也高達300多億美元。
這僅僅是大佬大學時的校友圈,更別說企業家們熱衷的湖畔大學、長江商學院等校友圈,更是人脈和資源集散地。不過,不管是名校畢業還是草根創業,高考改變命運,但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條,創新與創造的道路殊途而同歸。只要學子們、創業者的步履不停,大江大河,終入大海。